如何理解星穹铁道四个位置的编队原理
星穹铁道的编队系统基于四个固定位置构建,每个位置承担特定战术职能。1号位和2号位通常由输出型角色占据,遵循速度优先原则,编号靠前的角色在速度相同时会优先行动。这种设计使得高速输出角色能率先发起攻击,为后续角色创造输出环境。3号位和4号位则倾向于安排辅助或生存类角色,其中4号位常作为嘲讽或护盾角色的专属站位,用于吸收扩散型伤害。队伍编成需兼顾属性平衡,避免同属性过多导致破盾效率低下,建议至少包含三种不同属性角色以应对复杂战场。
编队站位与战斗机制深度绑定,尤其需关注扩散型攻击的覆盖范围。扩散伤害会波及目标左右两侧角色,因此将嘲讽类角色置于最左(1号位)或最右(4号位)能有效减少受击人数。这种站位策略可将扩散伤害限制在两名角色内,显著提升核心输出角色的生存能力。辅助角色若需通过受击回能,则适合放置在嘲讽角色相邻位置,利用受击产生的能量加速终结技循环,但需确保治疗量足以支撑该战术的消耗。
速度属性与站位存在隐性关联,同速情况下编号靠前的角色必然先动。这一机制要求玩家在配速时不仅要考虑数值差异,还需通过站位微调行动顺序。输出角色的站位顺序直接影响爆发节奏,例如将主C置于1号位可确保其优先获得辅助增益后再行动。部分依赖反击机制的角色则需靠近嘲讽位,通过受击触发额外效果,这种站位设计能最大化特定角色的战斗价值。
生存类角色的站位选择需结合其功能特性。群体护盾或治疗角色适宜居中站位(3号位),以便快速覆盖全队;而具有嘲讽被动的存护角色则必须固定于边缘位置(1/4号位)。当队伍中存在克拉拉等反击型角色时,应将其与嘲讽角色相邻站位,形成受击-反击的战术闭环。纯生存向编队可能面临输出压力,因此4号位偶尔可配置副C角色,通过输出与生存的平衡提升队伍泛用性。
理论上的最优站位可能因敌方阵容、战场机制等因素失效,例如面对多目标集火时需强化边缘位防御,遭遇控制型敌人则要保证解控角色的行动优先级。编队界面预设的六组队伍方案正是为应对不同战斗场景而设计,玩家应建立多套针对性编队,而非追求通用解。动态调整站位与角色搭配,才是理解编队原理的核心要义。




-
NO.3影之刃3魂的加点和心法01-24
-
NO.4无尽的拉格朗日技术怎么装备01-26
-
NO.5少年三国志怎么升神意02-03
-
NO.6蜀门手游仙禽仙灵技能学什么好02-14
-
NO.7少年三国志换什么东西好02-15
-
NO.8冰原守卫者在各个阶段的武器推荐指南02-28
-
NO.9少年三国志将魂的数量有上限吗05-04